概要
在過去兩年,中國經濟面對“內憂外患”。從疫情封控到房地產危機,再到最近的能源短缺,市場氣氛幾次跌至冰點,帶來長達18個月的熊市。可是儘管身處困局,我們從近期的公司報表、IPO市場動態、以及多方面政策動作,可以看到經濟復甦在二十大之後逐漸加速的可能。
盈利預期可能已經見底
上半年盈利一如所料受疫情影響表現遜色。但其實,上半年的盈利比市場預期要好。MSCI中國指數的總盈利同比增長了3.7%,好於預期的2%下跌。盈利預測下調步伐也逐漸放慢,預示着這將可能是市場的轉折點。
第三季因爲房地產危機和能源短缺問題可能難有大幅起色。但我們認爲更多有利市場復甦的政策將有望在十月舉行的二十大後落實。市場回暖也會隨之到來。
相比之下,市場氣氛已跌至冰點。港股市場做空比率已超過總交易量的20%。A股和離岸中國股票市場均已觸及長期趨勢線底部。因此我們覺得市場繼續下行的風險有限,復甦步伐將逐步加快。
一級市場初見起色
一級市場的交投量對於整體市場能否重回正軌至關重要。以往的股票牛市皆伴隨着一級市場的復甦。
香港一級市場交投量已初見起色。自7月份起,IPO市場總交投量達到70 億美元,爲上半年總量的三倍多。這也是 自2019 年以來香港 IPO 量首次超越美國。
如何應付目前的內憂外患
十月份的二十大日期敲定比市場想象來的要早,削減了政治層面上的不確定性。市場也冀望政府能在第四季度恢復對經濟的關注,以及執行力。
憂患1:國內房地產業
- 銷售數據依然疲弱,行業整頓和改革仍然有待進行。
- 但是,近期看到現行策略的進展,如國企購買出險地產商的資產,國企和出險地產商達成戰略合作,更有央企擔保指定房企低成本發新債。這些都有效擴大了流動性支持。
- 八月份,未違約的內房高收益美元債券平均價格已上升超過40%。
憂患2:人民幣弱勢
- 人民幣弱勢主要由美元強勢所致。相比其他貨幣,如歐元和日元,人民幣表現適中。在美國出現明顯衰退跡象前,人民幣可能還會經歷一段時間的弱勢。
- 我們認爲央行應該不會大量耗費儲備去捍衛人民幣。但同時,人民銀行有足夠的外儲資源和資本賬戶的控制能力去避免匯率失控。
- 中國經濟在被壓迫一年半後存有可觀的復甦潛力,短時間的匯率弱勢並不會中斷此次復甦。
憂患3:疫情防控
- 此前嚴厲的防疫政策有望逐步減輕,航班熔斷機制及外來人士到訪措施亦已逐步放寬。
憂患4:中美關係
- 上個月簽署的中美審計協議無疑爲市場帶來了正面訊號,但實際成效還有待檢驗。
- 即將在11月舉行的G20峯會有可能爲兩國近期緊繃的關係帶來些許改善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