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風險上升,配置步向防守

政策風險上升,配置步向防守

概要

聯儲局對抗通脹意願日益堅定。而通脹短期難以回落。市場雖開始調整,但並不足以促使聯儲退讓。同時中國已然變成政策風險較低的市場。我們於2月16日作出投資配置調整,旨在週期擴張中段,政策不確定性上升之際,增加投資組合的防禦性。


聯儲局不會退讓

聯儲局已經明確表示,對抗通脹現在是其首要任務。他們已經表示將實行「雙收緊」政策,同時提高利率和縮表——這些已經明確擺上了檯面,顯示他們意圖的嚴肅性。

上週市場計入了聯儲局更迅速的鷹派政策,尤其是在週五地緣政治新聞成為焦點之前。10年期美國國債自2019年7月以來首次「突破」2%的門檻。雖然我們認為該利率在正常週期擴張期間可能到達平均2.5%的水準,但目前影響經濟增長更重要的是短期內利率變化的速度和幅度。而此次聯儲局的政策傾向提高了縮短週期的風險。

目前市場對聯儲局在3月份加息50個基點的概率估計仍然高達50%(至少25個基點的概率為100%)。我們認為聯儲局近期的緊縮政策幅度很難低於市場預期。

如果要聯儲局改變鷹派論調,則需要滿足至少一項以下條件:

通脹下降更為顯著:但是通脹在2-3月份很可能繼續上升,因為俄羅斯-烏克蘭問題推動油價上漲,且加拿大卡車司機為抗拒強制疫苗政策罷工使得美國汽車製造業短期減產。雖然我們已經可以看到其它產業鏈正在恢復,實際原油產量有增無減,庫存在去年4季度大漲,勞動力供給增速加快,而且這些能夠抑制長期通脹,只不過有點遠水難解近渴。

市場金融條件急劇惡化:美股今年調整感覺驚心動魄,但標普500指數從歷史高點至2月16日回撤不到7%。美國高息債利差近兩個月平均拓寬70基點,但仍然低於疫情前水平,接近歷史低位。經濟復甦速度雖然放慢,但依然在進行中。

總之,能夠讓聯儲局改變鷹派政策的條件目前都還未達到。所以,短期市場的風險偏好可能仍然較低。

加倉中國

就在美國正準備加息縮表對抗通脹之際,中國在2021年轟轟烈烈地收緊宏觀和監管政策之後,開始加碼刺激經濟。在這樣的時期,中國股票可以為分散投資組合風險提供一種有趣的思路。有以下三個理由支持我們看好中國:

中國股市與其國內信貸供給的相關性遠高於與美國貨幣政策的相關性。從2015年到2018年,中國市場的路徑與信貸脈衝的變化相匹配,2015年深度負值,2016-17年反彈為正值,2018年再次負值。進入2022年,我們已經看到一月信貸數據大幅高於預期,預計信貸狀況繼去年10月觸底後,將繼續修復。

中國的通脹形勢更為有利。疲軟但正在改善的內需並未引發顯著通脹。由於中國當局優先考慮製造業生產的連續性,而對房地產和電商的限制又抑制了經濟活動,市場對中國供應鏈的擔憂可能有些過度。

中國信貸的改善引起了外國投資者的注意,吸引了可觀資金流入。自12月中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以來,流入中國股票ETF的資金在過去八週內增加了300億美元,創下歷史最高紀錄。這些流入量佔ETF資產管理規模的8%,歷史上這通常伴隨股市上漲。這些ETF資金不同於共同基金的資金流動,而共同基金這部分資金還未有出現大幅淨流入,表明這方面可能會在之後出現一些追趕。

投資配置:增加防禦性

花旗環球投資委員會於2月16日作出投資配置調整,旨在週期擴張中段,政策不確定性上升之際,增加投資組合的防禦性。

在股票方面,我們繼續下調了發達市場中小盤股,因為其對抗流動性緊縮的能力較差。發達市場大盤股仍維持超配,因為這裡有諸多高品質長期領軍企業,包括美、歐、日等地股票。此外,我們也維持主題投資配置,如製藥、網路安全及數碼金融。中國股票現在已成為全球最大超配市場之一,因為其政策支持較強。

在固定收益方面,我們下調了對信用風險的敞口,如減少高收益貸款資產,此前也以經下調美國高收益債配置。同時,我們提高了組合穩定性,如增加美國中期國債及高評級企業債。我們認為這種配置可以在未來市場動盪中維持投資組合的穩定性,同時也可以在繼續增長的市場裡獲得Alp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