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正面臨各方面的挑戰

中國正面臨各方面的挑戰

概要

上海的封城政策能否達到清零目標有待證實。但其對經濟的影響顯而易見。第二季度GDP可能陷入萎縮。


  • 上海的封城政策能否達到清零目標有待證實。但其對經濟的影響顯而易見。第二季度GDP可能陷入萎縮。同時,刺激性政策謹小慎微,市場對政策的信心大打折扣。近日人民幣開始走弱,與美元利差13年來首次倒掛,有壓力繼續走弱。此環境中,股市前景依然困難,需要疫情和政策都有很大突破才可反彈。
  • 進入第二個月的上海封城政策可能減緩了Omicron的傳播速度,雖然重症和死亡人數極低,但中國的清零政策並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從最新的數據顯示,道路和空中交通數據顯著下降,達到了武漢封城時候的水平,在採購經理人指數中,汽車、汽車零件、電腦及電子設備等數據亦跌至武漢封城期間的水平。 
  • 上海是世界最繁忙的集裝箱港口之一,佔中國出口的7%和進口的3%,雖然有傳聞稱製造業供應鏈受到影響,但到四月中旬,在上海-浙江港口等候的集裝箱船量增長不大,從中國港口出發的船泊運費仍呈繼續下降的趨勢。但清零政策已經影響到國際採購商對中國供應鏈可靠性的質疑。在俄烏衝突一波未平時,全球供應鏈雪上加霜。 
  • 假設中國繼續實施其清零政策,四月份經濟指標很可能大幅下滑,而五、六月份可能出現復甦。類似2020年的經歷。中國的GDP可能在第二季度收縮,因此2022年的5.5%增長目標可能無法實現。
  • 基於對經濟衰退的擔憂,我們認為中國在政策上將會變得更加寬鬆,或會採取額外的財政刺激措施來維持家庭收入及提振消費。深圳在封鎖了一星期後,政府提出了30項政策,從減費減稅到增加各類企業的財政補貼,希望恢復企業對經濟的信心,而上海亦嘗試以類似的政策穩住經濟。在最近的國務院會議中,李克強總理宣佈了支持經濟的新財政措施,支持受封鎖打擊的服務業並推出支持汽車等耐用品消費的政策。 
  • 在貨幣政策方面,可發揮的力量或許已經有限。人民銀行首次以25基點降準,且自一月份後遲遲不降息,表明貨幣政策雖然要放鬆但空間並不大。而主要力量放在信貸增發(第一季度全社會融資總量達12萬億,超過2020年第一季度),以及金融穩定方面。只是這些錢在清零封城時難有用武之地。
  • 對市場而言,這些意味著股市反彈需要疫情消逝,從而放鬆清零政策,而不是期待更多刺激。估計五、六月份可能看到一定緩解,畢竟封城終究不是長遠之計。但此次封城對企業和投資者對政策的信心造成的打擊短期難以康復。
  • 同時,聯儲局加息縮表預期日益加碼。美元利率13年來首次飆升至人民幣利率之上。迄今為追逐利差而購買人民幣債券資產的國際投資人可能倒戈。人民銀行近日又把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設置在比市場預期還弱的位置,暗示認可人民幣貶值。封城風波又可能打擊出口訂單。各方面因素顯示人民幣貶值壓力日趨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