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览
供应链冲击一直持续到了2022年。随着时间的推移,科技进步和结构调整或将有助于降低相关风险。
当全球供应链运行良好时,几乎没人关心这些。
多年来,我们将原材料运输,转化为成品而后出售给客户这一系列复杂的供应网络关系视作理所当然。
但是这些无忧无虑的日子已经一去不返(至少现在正是这样),我们现在不得不应对一个陌生世界,其中充斥着供应链中断、延迟和不畅。
码头挤满集装箱船,消费者可选择的商品越来越少而且价格上涨等等,都是显而易见的后果。
当前的大部分供应链中断源于2020年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
造成供应链困局的因素很多,其中包括对商品的需求多于对服务的需求、造成破坏的变异病毒相继出现、劳动力短缺以及大宗商品冲击等等。
有一段时间,人们以为情况也许会在今年好转。
然而,大半年过去了,经济迅速复苏的希望已成为泡影。
一连串因素加深了供应链的堵塞——中国收紧疫情防控措施以及俄罗斯对乌克兰采取军事行动带来的进一步挑战。
俄乌冲突对供应链的全面影响尚未完全显现,但可以明确的是,我们正处于供应链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新篇章。
这一新篇章有一个显见的主题:事实上供应链压力甚至比几个月前预期的更为顽固且旷日持久。
这些新的压力使得全球供应链即将恢复的希望破灭。
事实上,只要俄乌冲突持续存在,就很难想象整体供应条件会有任何重大改善。
情况是如何发展到这一步的?
让我们稍作回顾。
正如花旗全球观点与解决方案(GPS)关于全球供应链的新一期报告所指出,根据2021年12月的早期报告,至少有5个驱动因素。
第一,供应链的复杂性有所增加,压力已经从中美之间的贸易路线延伸至俄乌之间的贸易关系,最终蔓延到整个欧洲。
这也刚好发生在几十年来向准时制库存管理模式转型之后。
然而这种疫情之前占据主流的准时制方法,为整个体系留下了脆弱隐患,使其容易受到此前所忽视的一系列冲击的影响。
公司过去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成本最低和最为灵活变通的供应商。
只要跨境交易可靠且高效,这种方法就是行之有效的。
但接二连三的冲击——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发起的贸易战、疫情、大宗商品价格飙升,以及现在的俄乌冲突——正在日益破坏这个体系。
第二,疫情引起消费模式的大规模再平衡,消费从服务转向商品,给全球生产链造成压力。服务业支出现已回升至疫情前的水平,但与商品支出相比仍显得疲软。
第三,货币刺激举措,而且是大量的货币刺激举措。这在经济最低迷时期为支出提供支撑,增强商品支出的力度,进而放大了供应链的压力。然而,这种情况现在已经发生了变化,因为各经济体在疫情期间实施的宏观刺激措施已普遍取消,或正逐步取消。
第四,疫情持续发展,不断出现新的变种病毒。虽然家庭、企业和公共部门普遍渐渐适应疫情挑战且变得游刃有余,但要从其经济影响中完全恢复,需要在管理疫情和减少病例数方面取得进一步的实质性进展。
最后,劳动力短缺阻碍产能的提高。
值得注意的是,主要经济体的失业率现已回落到与疫情前大致持平,而许多国家和地区陆续出现劳动力市场压力。
即使卡车运输方面的就业人数目前已略高于疫情前的峰值,但运输行业的劳动力短缺情况仍然很严峻。
为了衡量供应链状况的持续紧张程度,花旗研究编制了花旗全球供应链压力指数。
该指数追踪的一系列数据反映了全球航运和物流、库存以及全球采购经理指数(PMI)或采购经理指数的表现,特别是生产积压和供应商交货时间。
尽管比去年秋天的峰值略有回落,但该指数继续显示全球供应链十分紧张,明确表明困扰2021年的压力仍然非常显著。该全球指数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运输成本、采购经理指数和库存压力——最近各自呈现出不同的轨迹。值得注意的是,运输成本在最近数月有所上升,而库存看起来基本上在横向移动。全球采购经理指数在2021年12月和2022年1月略有回落,但随后几个月又再上升。
显而易见的结论是,去年造成供应链压力的因素依然挥之不去。
乌克兰的影响
更糟糕的是,俄乌冲突爆发催生新的压力,使得全球供应链即将恢复的希望破灭。事实上,只要俄乌冲突持续存在,就很难想象整体供应条件会有任何重大改善。
当2月份爆发冲突时,全球市场最初以为只会对能源供应造成冲击。但供应链面临的风险和压力远不止于能源范畴。
例如,乌克兰是氖气的重要出口国,而氖气用于制造半导体。
大型制造商可能有足够的库存来缓冲冲击,但小型生产商的情况则不太明朗。乌克兰也是汽车电缆(特别是线束)的重要生产国。随着这些电缆的出口中断,德国的汽车生产也受到了冲击。
俄罗斯和乌克兰也是最大的小麦、加工镍和化肥出口国,木材、精炼铜、钢铁、氨和钛的第二大出口国,以及铝、煤炭和燃气轮机的第三大出口国。由于来自该地区的此类关键产品的出货量有限或受到压力,未来几个月供应严重中断的可能性颇高。
吸取的教训
在疫情前几年里盛行的供应链管理方法基于两个假设。
第一个是全球供应链结构(特别是航运和物流)是强健、具成本效益和可靠的。第二个是对商品的需求将是相对平稳和可预测的。
显然,该系统没有意料到疫情带来的挑战,更不用提俄乌冲突了。
封锁措施导致关键制造输入产品短缺,而由于生产商难以跟上需求,造成了对航运和运输服务的过度需求。结果造成交货时间无法预测,以及运输货物的价格急剧上升。
过去两年,对最终产品的需求激增,而生产这些产品所需的输入品的供应也偶有中断。在许多情况下,公司已经积累了一些(但非全部)生产所需的输入品。传闻很多产品都在等安装最后一个重要部件才能完成生产。
花旗GPS报告的作者认为,由于这种情况,公司可能作出各种应对措施。这些措施包括对库存和物流采用数字化和电子跟踪;加强与供应商的合作和长期联盟;以及改变库存管理,允许持有更多缓冲库存,特别是对于关键部件来说。
对于库存管理,大型公司已经开始明确表示他们打算重新审视其供应链结构。
此前,他们监控的是一线供应商——即那些直接向他们供货的供应商。但现在,公司越来越关注二级甚至三级联系——也就是其供应商的供应商。
这应会促使制造业的供应链变得更加强韧,同时让公司对其供应链带来的挑战和风险——以及机会和潜在效率获得更多的了解。
这其中有几个方面的影响。
首先,随着公司投入资源以更多地了解他们的二级和三级供应商,他们将开始对这些关系作出长期承诺,而这是基于对整个周期的可靠表现的期望,而不仅仅是短期的成本考虑。
这反过来应能够支持追求可持续发展目标,特别是公司了解其碳足迹总和的工作。而这也可能是一个时机,促使公司考虑采取相关解决方案,以支持深层供应商的融资,或奖励注重治理的供应商。
公司还可能继续采取措施,使其供应链和库存管理系统数字化和自动化,以便更好地将信息纳入商业决策。
未来的格局如何?
也许上述新的现实情况将对供应链的地理范围分布,以及其可能发生的转变造成最大影响。
对于许多公司来说,重要的经验是远距离供应链存在以前没有考虑过的风险。鉴于目前的地缘政治现实情况,这对依赖中国供应商的美国公司来说可能尤其如此。事实上,乌克兰冲突可能会产生长尾效应。例如,这可能加快全球供应链的结构调整,远离被认为对西方不友好的国家。
花旗GPS报告的作者预计,一些美国公司(可能还有其他国家的公司),将寻求将其供应链从中国分散到其他地方。更普遍的是,一些企业可能也会加倍努力,从“准时制”模式转向“未雨绸缪”模式。
花旗全球财富投资赞同这一观点,并认为东南亚经济体是主要的潜在受益者之一——请参见我们的《亚洲崛起》主题。
最终,也可以合理认为,增加的生产份额将全部被带回本国——或回流。
就对特定行业的影响而言,有一些积极因素。钯金等贵金属应该能够迅速复苏,因为其运输可以通过空运方式运往中国。重新调整这个供应链可能只需要一到两个季度的时间。然而,要重新调整钢铁等大宗商品的供应链就难多了。
在工业行业,当回顾过去因中断和通胀造成的情况时,很明显,市场往往会找到解决方案。如果制造过程中某个部件的供应受到限制,就会出现较少使用这些产品的新技术。为了抵消中断情况,供应链也可以进行再平衡——他们可以改变路线,选择从其他地区进行采购。对大多数地区来说,这种再平衡可以在几个季度的时间内发生。
科技行业方面,GPS报告的作者认为,到2022年底,智能手机和个人电脑等一些终端应用的供需可能会重新达到平衡。然而,在汽车供应链中,起码在2023年前不太可能实现供需平衡。
但在这种不确定性中,有些事情是明确的。似乎可能会有一段长期波动和不可预测的时期。利率上升也将影响市场动态。如果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依然存在,全球供应链的重新调整将变得变幻莫测。
这意味着不可能为每一种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规划。但是,增强供应链的韧性是关键所在——而银行可以在帮助支持公司开展这项工作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在花旗全球财富投资,我们认为所有这些都有重大影响。大宗商品短缺和价格波动加深了投资者在2022年所面临的不确定性。无论是俄乌冲突还是其他方面,情况恶化的可能性依然很大。
取决于行业的不同,市场力量可能需要两年或更长时间才能缓解供应链压力。
俄乌冲突导致全球大宗商品短缺,供应链中断加剧。
其他大宗商品生产国不得不弥补缺口。投资于这类挑战的应对措施,可能会为投资组合提供对冲。花旗全球财富投资在《克服供应短缺》中探讨了应对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