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览
上海的封城政策能否达到清零目标有待证实。但其对经济的影响显而易见。二季度GDP可能陷入萎缩。同时,刺激性政策谨小慎微,市场对政策的信心大打折扣。近日人民币开始走弱,与美元利差13年来首次倒挂,有压力继续走弱。此环境中,股市前景依然困难,需要疫情和政策都有很大突破才可反弹。
- 进入第二个月的上海封城政策可能减缓了Omicron的传播速度,虽然重症和死亡人数极低,但中国的清零政策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从最新的数据显示,道路和空中交通数据显著下降, 达到了武汉封城时候的水平 ,在采购经理人指数中,汽车、汽车零部件、计算机及电子设备等数据亦跌至武汉封城期间的水平。
- 上海是世界最繁忙的集装箱港口之一,占中国出口的7%和进口的3%,虽然有传闻称制造业供应链受到影响,但到四月中旬,在上海-浙江港口等候的集装箱船量增长不大,从中国港口出发的船泊运费仍呈继续下降的趋势。但清零政策已经影响到国际采购商对中国供应链可靠性的质疑。在俄乌冲突一波未平时,全球供应链雪上加霜。
- 假设中国继续实施其清零政策,四月份经济指标很可能大幅下滑,而五、六月份可能出现复苏。类似2020年的经历。中国的GDP可能在二季度收缩,因此2022年的5.5%增长目标可能无法实现。
- 基于对经济衰退的担忧,我们认为中国在政策上将会变得更加宽松,或会采取额外的财政刺激措施来维持家庭收入及提振消费。深圳在封锁了一星期后,政府提出了30项政策,从减费减税, 到增加各类企业的财政补贴,希望恢复企业对经济的信心,而上海亦尝试以类似的政策稳住经济。在最近的国务院会议中,李克强总理宣布了支持经济的新财政措施, 支持受封锁打击的服务业并推出支持汽车等耐用品消费的政策。
- 在货币政策方面,可发挥的力量或许已经有限。人民银行首次以25基点降准,且自一月份后迟迟不降息,表明货币政策虽然要放松但空间并不大。而主要力量放在信贷增发(一季度全社会融资总量达12万亿,超过2020年一季度),以及金融稳定方面。只是这些钱在清零封城时难有用武之地。
- 对市场而言,这些意味着股市反弹需要疫情消逝,从而放松清零政策,而不是期待更多刺激。估计五、六月份可能看到一定缓解,毕竟封城终究不是长远之计。但此次封城对企业和投资者对政策的信心造成的打击短期难以康复。
- 同时,美联储加息缩表预期日益加码。美元利率13年来首次飙升至人民币利率之上。迄今为追逐利差而买人民币债券资产的国际投资人可能倒戈。人民银行近日又把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设置在比市场预期还弱的位置,暗示认可人民币贬值。封城风波又可能打击出口订单。各方面因素显示人民币贬值压力日趋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