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览
上两周,我们提到了中国如何为经济复苏作出了决定性的政策转向。可是,疫情反反弹,地方防控措施不一,以及长远发展困局正在挑战中国复苏的观点。那么,投资者该怎么办?
防疫政策加速放松
近日,内地解封进程遇到一些障碍。连日的严格防疫政策引发了一些社会矛盾。核心问题是地方政府仍然惯性的沿用严苛防控措施。而这与中央逐步放松清零政策,从而推动经济复苏的目标,有所脱节。
其实,最近的疫情防控矛盾很有可能加快了解封的步伐。多个城市已经按照11月初公布的20条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加快解封步骤。
然而,加快解封的一个副作用就是更多新增病例。所以,中国可能要从“清零”演变到更有可行性的防疫目标,如提高疫苗接种率,或严控重症及死亡率。
市场似乎也同意这个结论。在短暂的下调后,中国股市创造了九月份以来新高。
产业升级对冲一些长期困境
长远而言, 虽然中国的潜在增长率逐渐放慢,我们仍看到不少潜在的投资机会。
首先,中国经济增速减慢已成定局。人口老齡化,债务积压以及与西方科技脱钩都限制了劳动力和资本的增长。
但是,在专注科技发展与创新的大环境下,自动化和能源效益提升当中得到改善。即使在科技逐渐脱钩的背景下,中国在科技发展方面仍有机会縮小中西之间的差距。
其实,在某些领域,中国已经领先,例如电动车,人工智能,量子运算,5G,高速铁路,风力和太阳能发电等。即便在明显落后于欧美的半导体领域,中国也有一些优势可以试图追赶,例如强硬的行业发展政策,充裕的人才,高儲蓄率,以及强大的消费者市场,都将有助研发芯片的步伐。
在内地新领导层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央委员会当中有三分之一的官员拥有科研或工程相关学位。这将有助于科技发展相关政策的制定与执行。
总的来说,我们预计中国经济增速在未来十年将从疫情前的6.5%下调至3.5-4%。这也代表中国总体经济规模将需要更长时间才能与美国看齐。而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仍有18万亿的规模。
投资者不可忽视中国市场,而应该聚焦研发支出和政策支持最大的领域,以及受益于人口老齡化的行业。例如:
- 供应链科技
- 智慧制造
- 半导体
- 生物科技
- 太空通讯
- 航空
- 新材料
- 医疗保健
- 保险
总括而言,我们认为中国在2023年仍有很好的周期复苏潜力。长远来看,投资者将需要在整体增速放缓的环境下寻找受惠于政策和社会发展方向的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