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確定環境下的另類投資

Alternative-Investments-in-Uncertain-Times_01

概要

新的宏觀環境可能會令投資者集體轉向高質量資產,基金經理的選擇將至關重要。應對不確定性提高的環境,基金經理必須快速有效地調整其投資組合和投資策略,以適應不斷變化的條件。另類投資可以在任何市場環境下提供多種選擇,適應不同的風險回報偏好。


另類投資的“新常態”

對於私募股權和風險投資公司而言,當今環境與2021年相差甚遠。2021年,資本流動性充足,估值沒有天花板,而今年以來,支出受限,融資成本激升,公開市場退出渠道關閉,形成一個新常態。

在疫情期間,另類投資行業出現了幾個新趨勢:

  1. 上市公司私有化交易高企,總計4690億美元,同比增長57%,佔所有收購併購交易的19%。在許多情況下,私募股權買家的出價高於企業。2021年,上市公司私有化的買家出價高達19.3倍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EBITDA),創下歷史記錄。
  2. 行業集中非常明顯。幾乎三分之一的收購在科技行業,如果算上相關業務(醫療保健,金融科技等),這個比例則接近50%。成長股和科技領域佔傳統收購基金管理資產的82%。
  3. 風險投資和私募股權之間的跨界交易。公司間對晚期私有科技企業的競價進入一個新時期,使高估值更加普遍,IPO上市前股權的競爭增加,並延長了公司私有的時間。
  4. 退出估值高企。受高估值的鼓舞,2021年的資產銷售額爲9570億美元,其中企業買家(4580億美元),私募股權公司間買賣(2280億美元),SPACs(1580億美元)和IPO上市(1,120億美元)代表了四種最大的退出類型。

今年有什麼不同? 

儘管當前的宏觀環境仍有機會避免經濟危機,但2022  -  23年的市場受壓於通貨膨脹高企,增長放緩,原料短缺,產量減少,從而壓縮利潤。儘管科技支出仍然強勁,即使假設沒有重大經濟衰退,提高利潤率的能力仍將非常有限。

隨着美聯儲加息提速,浮動利率資本的借貸成本大大增加,新進資本的條款變得越來越苛刻。未來,運用新資本的條款肯定會更加嚴厲,公司估值下調將會是新常態。

新時期也帶來新機遇 

在這大環境中,新進資本的前景其實更加樂觀。回顧歷史,在公開交易市場經歷超過20%跌幅,另類投資經歷融資困難、入場估值降低的時期,私募投資市場回報往往會開始進入上行通道。如果經濟不出現嚴重衰退,2023年中可能開始可以看到另類投資回暖。但是,在經濟衰退的情況下,高利率和負增長將延遲這種轉變的到來,往往需要兩到三年。

從私募債務投資中獲得收益 

2022年初以來金融市場的下跌和波動率擡升,爲私募債券基金經理提供了超額回報機會,包括非機構住房抵押貸款,商業地產抵押貸款支持證券,銀行貸款和新興市場債務。我們預計隨着美聯儲進一步加息,波動性和兩極分化將繼續,這可以爲那些投資策略具有靈活的另類債券產品創造具有吸引力的入場機會。

成長型,數字化和晚期風險投資基金  

一些成長型公司(無論是公開上市的還是私有企業)在經濟放緩的情況下將跑贏大盤。某些週期性的成長行業(例如軟件和醫療保健)可以在經濟週期放緩的時候仍然提供穩定收益。

我們還認爲,由於某些市場參與者從增長型領域撤退,而另一些參與者已經在市場回撤中受損,正等待更好的市場時機運用手中的資金,因此晚期風險投資的短缺可能會變得越來越顯著。

科技的加速更新是另一個新常態,全球經濟正往支持數據,去中心化的方向發展。數字化,5G,金融科技和網絡安全等趨勢在較慢的經濟時期也能實現可觀的增長。

積極抄底  

我們認爲,基金及其持有的公司可能利用積極的併購收購來鞏固其競爭地位。公開上市企業的私人投資(PIPEs),公司剝離資產以尋求改善資產負債表的現象,可能在高通貨膨脹,低增長環境下持續存在。

私募房地產  

房地產和實體資產的投資可以在通貨膨脹上行的環境中受益。特別值得留意的兩個領域是住宅和物流。據估計,美國大約有400萬戶房屋的供應不足。這是50多年來最大的供應短缺。自2019年6月以來,今年5月在售房屋數量第一次出現上升。但是,要完全恢復地產供應,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與2020年5月相比,供應量仍然比疫情前低48.5%。

疫情還改變了消費者消費習慣,在線購物極大提高了電子商務銷售佔零售總額的百分比。如果以具體數字來計量電子商務銷售的增加對工業需求的拉動,電子商務交易需要的倉庫空間是傳統倉庫的三倍。